2021-12-04 10:06:52
要说冬天令人头疼的 ,除了静电,还有瘙痒。有些人,尤其是老人经常皮肤瘙痒,一到冬天,身上发痒就更严重了。后背痒、前胸痒、胳膊腿儿也痒,泡个热水澡,没想到更痒了。甚至还有人从寒冷的室外回到家后,全身就开始发痒。那么,为啥一到冬天就全身瘙痒?是得病了吗?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。
老年人易发生全身皮肤瘙痒,是因为老年人皮肤老化,皮脂腺功能减退导致的皮脂分泌减少,引起皮肤干燥及退行性萎缩而瘙痒。频繁洗澡、洗澡时水温过高,或使用碱性强的肥皂,会导致皮肤干燥而瘙痒,秋冬季节空气过于干燥也会加重皮肤干燥而瘙痒。而从寒冷的室外回到家中发生瘙痒的人,这是典型的冬季瘙痒症。
一般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气温急剧变化时,进入温暖的室内或睡前脱衣时,开始瘙痒。主要是由于冬季气温寒冷,更易造成皮脂腺分泌油脂减少,皮肤屏障受到损伤等引起。
老年性瘙痒症、冬季瘙痒症都属于全身性瘙痒症。全身性瘙痒症还有夏季瘙痒症、妊娠性瘙痒症。此外,还有局限性瘙痒症,以肛门瘙痒症、外阴瘙痒症等局部瘙痒为主。
皮肤瘙痒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有哪些呢?
首先,皮肤干燥,这是最常见的原因。还有神经精神因素,许多人在重大事件发生前后,莫名其妙的全身瘙痒,这是因为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激动、恐惧、忧郁、神经功能障碍或病变时也会发生瘙痒症。
还有全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。另外,女性怀孕期间常会出现皮肤发痒;月经紊乱也可引起女阴瘙痒。药物因素,如吗啡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、镇痛剂、维生素B、氯喹和磺胺类药物等均可引起皮肤瘙痒。
接触致敏的植物、花粉等都可引起局部皮肤瘙痒。
外在因素包括温度突然改变、被褥太热、突然受热或遇寒都有可能引起瘙痒症发作。接触消毒剂、杀虫剂、去臭剂、染料等刺激物,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,有些化妆品也会刺激皮肤并引起瘙痒。经常发生瘙痒的人都喜欢穿纯棉的贴身衣服,甚至居住和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瘙痒。
冬季皮肤瘙痒,怎么办?
皮肤瘙痒时,人人都会条件反射的去挠,这也是最直接简单的解痒方法!但挠并不能治疗瘙痒症,且反复抓挠后皮肤可发红、粗糙、隆起,引起皮肤破损,形成血痂、色素沉着或减退,严重者可流血甚至继发感染,还有可能会遗留瘢痕。
想要缓解瘙痒,可以先从日常生活行为做起:比如保湿处理,适当涂抹保湿霜,使局部的皮肤屏障有效修复;不要频繁洗澡,避免热水烫洗止痒;精神要放松,生活应规律;贴身衣着要松软,选择纯棉、麻、真丝等材质的衣服;避免饮酒、不喝浓茶、不食或少食辣椒、胡椒及芥末等辛辣刺激食品;尽可能改变不良的生活环境。寻找瘙痒症发生的病因,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治的关键!
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呢?
瘙痒无法缓解,持续两周以上。瘙痒严重到不能正常生活、工作,甚至无法睡觉。突发性瘙痒,但是自行不能找到发作的病因。全身性反复发作的瘙痒。皮肤瘙痒的同时,出现极度疲劳、体重减轻、排便习惯改变、小便次数增多、发烧或皮肤潮红等其它症状时,都应该及时进行就医。
单纯的皮肤瘙痒,或抓挠后出现的红肿、血痂、色素沉着等,选择皮肤科就诊;由肾脏疾病引起瘙痒,选择去肾内科就诊;瘙痒伴阻塞性肝胆疾病,选择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就诊;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瘙痒,选择内分泌科就诊。
您有过这种经历吗?吃着吃着饭,一不小心就咬到腮帮子了,还接连几下那种,严重的时候甚至咬出血来。这时,旁边的人总是说:“你这是馋肉了吧?”,老人们也常说:“馋咬舌头,瘦咬腮”。吃饭总咬腮帮子,真的是馋肉了的表现吗?咬伤后又该怎么处理呢?
其实,吃东西咬到腮帮子和馋肉无关。吃东西时牙齿要运动,有时吃得太快太着急,或者在吃饭时说话,注意力不集中,都会偶尔咬到牙齿旁边的腮帮子,这属于正常情况。但如果经常咬到就要警惕了,可能与下面提到的这些健康问题相关。
牙齿硬组织出现疾患
如果牙齿,尤其是后牙患有龋坏、牙齿缺损面积较大出现锐利牙尖、残冠、残根等情况,可能会出现经常咬到腮帮子或者刮伤口内腮帮处黏膜的情况。
牙齿形态或咬合关系不好
正常情况下,上颌牙齿应当盖在下颌牙齿的外侧,但经常会出现个别牙齿反颌即“地包天”或后牙错位不齐的情况,如果此时牙尖过于锐利,则会咬到腮帮的黏膜。
未及时镶牙或假牙不合适
牙齿掉了之后,如果长期不镶牙,腮帮子则失去牙齿的支撑作用向内凹陷。镶上假牙后,适应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咬腮帮子的情况。
如果牙齿缺失过多,戴用了不良修复体或假牙的覆盖面过小,则会出现咬合紊乱,也易出现咬腮帮现象。若不及时纠正咬合紊乱,就会导致颞下颌关节出现问题,咬腮帮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。
不良咀嚼习惯或夜间磨牙
有些人喜欢偏侧咀嚼,腮帮子上的肉很多,咀嚼的次数越频繁,腮帮子上的肌肉越发达。时间久了,不用的那边腮帮子和经常用的那边腮帮子不对称,一边大一边小,人们吃东西的时候就容易咬到腮帮子上的肉。夜磨牙或夜间紧咬牙时,牙尖锐利的边缘也会咬到腮帮子引起疼痛。
大脑短暂性缺氧
牙齿的活动是由大脑进行控制的,大脑想要正常工作就必须保证血液供应足够,氧气充足。如果大脑出现短暂性的缺氧,神经就会突然停顿一下,舌头反应会变慢,一不留神,牙齿闭合时就有可能咬到舌头或是腮帮子。
精神因素
习惯性咬腮帮也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。有的人因为焦虑、紧张、生活压力大,需要找到缓解方式,这时很容易产生习惯性咬手指、咬硬物、咬腮帮等动作。
脑梗塞的前兆
如果老年人经常出现吃饭咬到腮帮子或者咬舌头的情况,有可能是脑梗塞的前兆,尤其是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的老人。因为脑梗塞会压迫脑神经,使口腔不能灵活运动,发病时常伴有吞咽动作减慢、爱流口水、端饭碗时不自觉掉地等症状。
长期咬腮帮子,有啥影响?
经常咬腮帮子不仅会形成口腔溃疡,还可能导致相应部位口腔黏膜组织增生,甚至有可能引发瘢痕、糜烂。如果口腔里有长时间不能痊愈的白色、平滑式鳞状斑块或红色斑块、溃疡、菜花样组织,建议去医院做活组织检查,留意是否有口腔癌的风险。
咬伤腮帮子后该怎么处理呢?
偶尔咬腮。不必过于担心,伤口会慢慢愈合,只要吃饭时注意不要反复咬到肿胀部位即可。如果是牙体硬组织疾患,应及时到医院口腔科进行牙齿检查。牙齿排列不齐,应到医院正畸科进行检查治疗,把牙齿排齐,从而避免频繁咬腮帮子。若有向外倾斜生长的智齿,最好尽早拔除。如果是假牙不适,应尽快到医院修复科检查和治疗,尤其是后牙区有镶牙的情况,应找大夫检查进行调磨。如果中老年人频繁出现咬腮帮子的情况,很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的问题,要引起足够的重视,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。